近期,县养路段抢抓晴好天气窗口期,以“多点作业+同步推进”模式全面开展国省县道水毁修复及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全力保障公路通行质量与安全。
查损失,定方案。针对雨后公路可能出现的路基路面受损、沟涵排水不畅、地灾隐患等问题,组织相关股室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排查,重点核实前期未整治隐患及新增灾毁情况,详细记录受损路段位置、损毁程度等信息,建立“排查+整改+验收+销号”全流程台账,实现灾毁底数清、数据准,并依据隐患类别、风险层级及紧急程度,分类制定修复方案,为精准施策奠定基础。
治灾毁,除隐患。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先通后畅”的原则,对小型灾毁明确限时整治要求,对大型灾毁联合设计单位现场勘测并制定专项施工方案。重点推进危岩排险、路基沉降修复、涵洞疏通等工作,确保“发现一处、整治一处、恢复一处”,高效恢复公路通行能力。
控质量,保安全。严格执行施工程序,规范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排专人负责交通管控;每日组织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监理人员现场跟班作业,全程监管施工安全、质量与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可靠、施工安全有序。
强整治,促提升。采用“人力+机械”“分段包干+责任到人”模式,全面清理路面杂草、枯枝、弃土及桥梁沟涵杂物,针对路面坑槽、裂缝等病害,按“圆坑方补、浅坑深补”等标准及时修复;同步完善安防设施,提升公路“整洁有序、路畅平安”通行环境。
7月以来,累计投入人力1350余人次、机械车辆90余台次,完成危岩排险4处、路基沉降修复3处、涵洞修复1处、路面病害修复2300平方米,设置标志标牌50余块,移除倒伏树木165株,疏通涵洞190余道,清理淤塞水沟270余公里,整治路域环境380余公里,各项工作仍在有序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