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来,平昌县始终把抓好抓实居民增收工作作为“国之大者”的“大民生”、促进发展的“大项目”,以民生“温度”体现幸福“刻度”,以居民增收成果检验经济发展成效,坚持“三聚三增”工作思路,确保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聚焦就业提质,增强增收动能。深入实施城乡居民就业增收工程,坚持“就近就业吸附力提升”与“转移就业基本盘稳固”双轨并进,着力拉动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一是增强本地就业吸附力。主动服务“3+2+3”主导产业17个细分赛道融圈建链需求,积极搭建就业供需对接平台,持续提升居民技能水平,切实加强用工保障和人才储备,组织“职业培训·就业招聘”城市机会清单发布会、“春风行动”暨东西部劳务协作招聘会等线上线下就业公共服务活动24场次,发布就业岗位2.3万余个,为企业输送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1200余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城乡就业困难人员2929人;以开展国企(政府)项目欠薪问题整治为抓手,持续优化劳资关系,强力推进欠薪治理工作,受理各类投诉举报线索537条,为498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报酬526.39万元。二是稳住转移就业基本盘。着力健全三级劳务服务体系,组建县级国有人力资源公司,建成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劳务合作社、镇村就业服务站点等“家门口”服务平台359个,培养劳务经纪人280名,与浙江、福建、上海等地域外劳务基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外商会(协会)深度合作,积极构建覆盖全域、贯穿全程、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的就业服务矩阵。开设专车、专列等“一站式”护送转移劳动力返岗2000余人次,全县转移就业规模稳定在27万人以上,年均劳务创收超过100亿元。网上现金棋牌平台: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25年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成效突出单位,推行的“四边形”服务模式被省发改委予以全省推广。三是搭好培训提能致富梯。坚持把大范围、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升群众就业能力、增加务工收入的重要举措,实施“技能培训提质工程”,推行“产业需求+企业订单+群众点单”培训模式,开展重点产业定向培训2400人次;围绕“一县一品牌”发展目标,推行“订单式培训+定向化就业+定制型服务”三位一体培育模式,培育“巴山牛管家”等特色劳务品牌3个,建立品牌企业名录库,推动技能人才本地化培养、产业化集聚。
聚力主体培育,增添市场活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倍增工程,全力扶助市场主体,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经营性收入有力提升。一是引优育强头部企业。聚焦全县“3+2+3”主导产业和17个细分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需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稳岗拓岗内生动力。上半年,新增链上企业100余家,带动城乡居民就业8000人以上。二是聚力扶持返乡创业。坚持劳务输出与回引创业双轮驱动,深入实施“雁归兴巴”专项行动,制定出台返乡下乡创业扶持政策二十二条,建立“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金融支持+补贴发放”全链条服务体系,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18.3万元,扶持农民工等群体成功创业261人,其中平昌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等2个项目入选省级创业示范项目,雅拉德荣“双向犇富”项目获评全国“创翼之星”称号。三是持续健全创业孵化体系。建成平昌县创新创业园省级创业孵化基地1个、亿联国际商贸城县级创业孵化基地1个,先后推荐入园孵化创业项目280个,兑现补贴资金110万元;建成得胜现代农业产业园、金宝山茶旅融合产业园、电商物流园和同昌里、一品天下、江阳邻里、御龙森林等美食文化街区,打造金宝山巴山微创园1个,同昌里、金平广场、俊东广场创业商街3个,累计入驻创业实体265家,带动就业3700余人,上半年,网上现金棋牌平台:新登记市场主体2644户,同比增长7.69%。
聚智重点保障,增进民生福祉。紧盯困难群众、低收入家庭等重点群体,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力稳固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基本线。一是扩大财产收入渠道。深化金融惠民专项行动,丰富普惠金融产品,开发适配家庭的低风险理财和债券产品,提升居民财产性收益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52.58亿元,增长11.4%;鼓励盘活闲置资产,规范房屋租赁市场,引导居民安全有序出租闲置房屋,全县共租赁闲置房屋566套,租金收益达600余万元。二是强化政策兜底保障。持续兜好民生底线,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着力做实群众转移性收入支撑。上半年,累计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等困难群众7.78万人发放救助资金1.04亿元,兑现低保资金1349.2万元,为21.1万名退休人员发放养老待遇11.13亿元,发放工伤待遇789万元、失业保险待遇311万元,享受资助重点人员7.65万人就医10.68万人次,医保支付14,825.38万元(医疗救助3373.12万元),报销比例达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