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现金棋牌平台

【巴中日报】一片茶叶“醒”青山 三产融合富百姓

——探访金宝山浙川茶旅融合产业园

发布时间:2025-07-21 08:25来源:巴中日报作者:魏文明 戴刚字体【  

当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去,金宝山的千亩茶园中,采茶人的身影已在绿浪间浮动。50多岁的村民马元平穿上崭新的保安制服,走向园区入口的岗亭。5年前,他和父亲还在家门口贫瘠的土地上,为温饱而埋头耕作;两年前,父子俩在现代化的茶旅产业园里找到了新工作——父亲在园区做保洁,他当保安,收入更加稳定。

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是平昌县金宝山浙川茶旅融合产业园。它以一片片青翠的茶叶为根基,以茶旅融合为路径,正重塑着这片曾经沉寂山村的面貌。

一片叶子唤醒贫瘠的土地

“我在浙江、湖北都有茶叶基地,但金宝山海拔高、土质更好,种出的茶氨基酸含量高,口感就是不一样。”浙江茶商、平昌县御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钟刘浪道出了金宝山发展茶产业的天然禀赋。这里年均气温15.2℃,年均降雨量1214.5毫米,云雾缭绕,无霜期长达288天,是茶叶生长的沃土。“我们正打算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增加生产设备。”置身千亩茶园里,钟刘浪底气十足。

而在2019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番景象。

位于金宝山核心区的石庙村曾是一个贫困村,“年轻人都出去了,留下一些年纪大的村民,以前土地种不过来,很多土地都荒了。”石庙村党支部书记潘盛平回忆往昔,语气中带着无奈。虽然到平昌县城的直线距离不足5公里,山下就是平昌火车站和城区主干道,但是曾经的石庙村未能将地理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转机乘着浙川东西部协作的东风而来。2019年,在平昌县委、县政府及浙江省永康市的帮助下,石庙村引入两家浙江茶企,打开了茶产业这扇富民兴村的“大门”。

科学选育与规模化种植随之展开。石庙村相继引入黄金叶、奶白茶、中茶2号、三花1951等优质茶叶品种。“据我了解,以前平昌全县都没有种黄金叶、奶白茶,我们从浙江带来了这些优质品种,在石庙村种植了300多亩。”钟刘浪说,经过两年栽植、三年管护,如今,平昌县御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300多亩茶园全部投产,“今年已采摘制成的干茶达2000多斤,以后产量会越来越高。”钟刘浪透露,黄金叶、奶白茶都是高端茶叶品种,主要销往浙江。

如今的金宝山,8000余亩茶园遍布5个村,漫山飘绿,昔日荒芜贫瘠的土地已是生机盎然。

一个园区点燃沉睡的大山

漫山的茶园只是序曲。2021年,浙川东西部协作的画笔在金宝山绘就了更宏大的蓝图——总投资3.5亿元的金宝山浙川茶旅融合产业园正式启动,覆盖1.2万亩,核心区达2650亩。其雄心,远不止于种茶制茶,而是要建一个有产业示范、有科技支撑、有文旅融合、有新兴业态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园区依托连片茶园、水库,以及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立体山水空间格局,环绕1200亩生态有机茶园,双创中心、茶研学工坊、茶宝乐园、自驾车营地、滨水民俗、时尚街景梦工厂等十余个农文旅项目次第铺开。而点睛之笔,是25亩水面的青芽湖——松林茶田环绕,碧波荡漾,其开阔尾水区被定位为“夜游打卡区”。

园区定位以生态度假、森林康养为龙头,辐射川东北城市游客群,打造集高端度假酒店、公寓、别墅、山地森林休闲、有机农场等于一体的川东北健康生活旅游度假目的地,构建“观山、观城、观天象;看茶、看松、看田园”的场地景观资源体系。

2023年4月,一条长53公里、宽4.5米至6.5米的金宝山产业环线建成通车,平昌县城至金宝山的车程缩短至10多分钟。沉睡的大山,跳动着现代交通的“脉搏”。

历经两年多建设,2023年4月28日,金宝山浙川茶旅融合产业园正式开园。作为平昌县首个有夜游项目的景点,园区开园当晚就吸引了3000余名游客。青芽湖畔,喷泉随着音乐律动,水上舞台流光溢彩,依坡而建的台地火锅升腾着烟火气,共同打造出平昌县夜生活的新地标。

“走,晚上去金宝山耍!”金宝山浙川茶旅融合产业园逐渐成为平昌县市民的“后花园”。“尽量‘卷’得更厉害!”负责园区运营的平昌县丽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晓梅说,为了给游客持续提供新鲜感,让园区持续火爆,公司不断推出不同主题游乐活动,如西游奇妙夜活动、火把节活动、浪漫彩灯活动……让游乐内容可变、接地气。

运营两年,如今的金宝山浙川茶旅融合产业园还成了达州、广安等地游客休闲度假的目的地。“每到节假日,停车场里随处可见川S、川X牌照的车。”园区保安马元平介绍。

千亩茶山之间,日间人声鼎沸,夜里灯火璀璨。金宝山已从单一茶产地,跃升为聚合“吃住行游购娱”的沉浸式茶文化目的地,完美契合“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融合发展战略。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擘画的“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在这里找到了鲜活的实践样本。金宝山浙川茶旅融合产业园,正是以茶为媒、以旅兴茶,打通城乡之间“藩篱”的示范。

一座村庄的共富嬗变

茶旅融合的最终落点,是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笑容多起来。金宝山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助农增收的共富路径。石庙村作为园区核心承载地,其变迁堪称金宝山茶旅融合最生动的注脚。

产业园的“磁吸效应”强力带动周边村民增收。园区日常需要7名村民从事保安、保洁工作;节假日高峰,临聘人员超过20人,日薪100元/人。园区餐饮所需的蔬菜,直接采自周边村民的菜园。石庙村集体发展的镇龙瓦灰鸡养殖产业,其产品更是成为园区餐厅菜单的“头牌”。“园区建成后,我们村有5户村民经营起了农家乐、小卖部。节假日游客多的时候,村民还在园区外面摆摊卖土特产。”石庙村支部书记潘盛平说。

漫山的茶园则为网上现金棋牌平台村民提供了“饭碗”。潘盛平介绍,如今村里两家茶企为50多名村民提供了长期就业岗位。采茶时节,在家的村民都会去采茶。“按照25元/斤—30元/斤的劳务费计算,一名村民每天有150元左右的采茶收入,这只是村民收入来源之一,每年还有土地流转费收入。”

留守的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揽到了生意,常年在外的村民也看到了回家发展的机遇,杜峰东夫妇的经历就是村民返乡创业的一个缩影。曾常年在外从事装修工作的杜峰东夫妇,看到家乡巨变后,于2022年果断回村创业。夫妻俩先在园区旁开了一家超市,随后又经营起农家乐。“游客多时,一天要忙活十多桌。”杜峰东的妻子苟芳说,超市与农家乐每年稳定收入5万元—6万元,旅游淡季还可外出接一些装修活儿,生活安稳而充实。“园区建好了,我们的日子也更好过了。希望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玩耍。”

更大的变化在于村庄整体面貌与内生动力。潘盛平介绍,乘园区东风,村里不仅稳固了千亩茶园,还拓展种植了大片果树,开辟了水果采摘体验项目。游客在园区畅游之余,还能深入村庄感受田园野趣。

产业兴了,人气旺了,昔日凋敝的贫困村焕然一新。2023年石庙村荣膺“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7万元。“这仅仅是个开始,好势头挡不住哟!”潘盛平满怀信心地展望。

叶脉铺展成华章

小小茶叶所承载的,远不止口感的醇香。金宝山以东西部协作为笔,饱蘸科学规划与产业远见之墨,在原本贫瘠的土地上绘就共富图景。浙江茶商钟刘浪慧眼识珠,引入黄金叶、奶白茶等优质品种;当地政府借势发力,打造茶旅融合产业园。如此的双向奔赴,让昔日荒山蜕变为集采茶、研学、度假、夜游于一体的沉浸式文旅目的地。青芽湖的碧波荡漾与音乐喷泉的流光溢彩,不仅点亮了乡村的夜空,更激活了沉睡大山的发展动能。

一条53公里的产业环线如强劲动脉,将城市活力源源不断注入乡村肌体;又如一条金色的纽带,将土地流转费、务工薪金、经营收益紧密联结,让村民在家门口便实现多元增收。金宝山的真正温度,最终在村民舒展的笑容与鼓起的腰包中得以体现。石庙村从凋敝的贫困村跃升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正是这片土地最有力的回响……

当网上现金棋牌平台土地如金宝山这般,被产业的活水浇灌、被融合的春风唤醒,乡村的壮美画卷必将在每一片叶脉的舒展中,铺展出动人华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