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现金棋牌平台

平昌县教育科技局网上现金棋牌平台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5-04-15 14:44来源:平昌县教育科技局字体【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等十八部门网上现金棋牌平台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及《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现结合平昌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开展科学研究,推动学校科学教育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

二、工作目标

通过3—5年努力,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科学教育课程全面强化,科学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科学教师素质显著增强,社会各方资源有机整合,科学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明显提升,争创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类)实验(试点)县、实验(试点)校。

(一)课程体系全面优化。全县中小学科学教育开课率100%,校本科学课程覆盖率达80%以上,每学期组织一次学校科技节,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科创大赛、机器人大赛。

(二)师资队伍增量提质。初中、高中科学及相关学科教师专业对口率100%,小学配备1名以上具有理工类背景的硕士学位科学教师,培育县级以上科学骨干教师50名,每所学校配备专兼职科学副校长。

(三)实践基地高效整合。整合区域内科学教育资源,推动区域科学教育中心建设,建成县级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基地3—5个,各校有校外实践资源点2处以上。

(四)学生素养显著提升。学生每学期参加科技类竞赛项目1个,参加科学研究项目1个,参加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1次。每年在市省以上科技竞赛获奖100项以上。

(五)科学品牌示范引领。2个科学名师工作室每年有省市级科学类课题1个,不低于5所学校创建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类)实验(试点)校,网上现金棋牌平台:创建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类)实验(试点)县。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基础+拓展”的课程体系

1.夯实国家课程基础。严格执行中小学科学及相关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相关课程,严禁挤占实验教学课时。

2.开发地方特色课程。县教研室、县级科学名师工作室结合本县实际,组织编写一套乡土科学教育读本,建设本土化STEM课程案例库。

3.创新校本课程实施。各校结合学校和当地实际,系统设计校本课程,聚焦思维发展、科学探究、实践探索、科技人文等主题,开发鼓励学校开展“人工智能”“生态农业”“ 非遗工匠”等主题式项目学习。

(二)推进“实验+实践”的教学改革

1.改进教学方法。科学教师要不断优化教案、学案,强化实践性和体验性,加强对学生有针对性的科学教育指导。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推动研究型、任务型、项目式、合作式学习,探索数字化教学方式,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培养学生深度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2.加强实验教学。加强科学及相关学科教学装备配置,加强实验室建设。开全必做实验,增加选做实验,提高开放性、探究性实验比例,基础性实验开出率达到100%,每名学生每学期参加1—2个主题的拓展性实验活动,实施实验教学开放日制度。改进科学试题内容设计,将学生实验操作纳入质量考核。

3.鼓励创新实验。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综合实验室、数字化探究实验室等,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手段开展实验教学。科学教师要广泛使用国省市县智慧教育平台的科学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要融合德育、美育、劳动教育和体育,形成跨学科学习项目,每学期开展不少于2次的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

(三)建设“专业+创新”的师资队伍

1.优化教师配置机制。通过招聘,配齐初中、高中科学及相关学科教师。通过招聘、转岗等,配齐配足小学科学教师,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背景的硕士学位科学教师。

2.发挥科学副校长作用。充分调动科研院所、科技场馆、科技企业、科普爱好者等力量,到2025年底,每所学校配备1名专(兼)职科学副校长。明确科学副校长工作职责,通过开展科普讲座、结对科学类课程教师、参与建设科学类课程、指导学生科学探究实践项目等务实举措,发挥引领作用。

3.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制定实施“科学教师三年提升计划”,组织中小学科学教师积极参加“国培”、县级、校级科学类课程培训项目,提升科学素养和跨学科教学、实验设计与操作、活动设计与实施等教学实践创新能力。加强科学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推动新任教师、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在交互式团队架构中学习实践和创新创造。组织全县科学类教师开展小学科学课和初中物理、化学、生物课备课赛、讲课赛和作业设计大赛。

(四)深化“校内+社会”的资源整合

1.打造区域科学教育中心。有条件的学校可整合区域内科学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科学教研员和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开发高质量的科学课程资源,在课后、节假日向中小学生开放,引导学生进项目、进实验室参与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

2.统筹社会资源利用。强化部门协作、企业援建,统筹科研院所、科技馆、文化馆、展览馆、陈列馆、农业科技示范园、工业园区等向学生开放阵地、平台、载体和资源,援建科学教育场所,为学生构建多类型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校外科学探究实践活动。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利用社会资源向学生提供科技类非学科培训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

3.推动数字化资源应用。指导学校创新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科学教学,加强科学教学优质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有效供给,探索基于平台的点播教学、直播教学、自主学习等方式。探索虚拟仿真和计算机建模等科学教学新模式,开拓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科学教学中应用的新场景,积极参加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央馆领航社素质课”应用实践。

(五)完善“过程+成果”的评价机制

1.健全学生评价体系。将学生科学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平时实验操作和参加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建立完善过程性评价档案。

2.改革学业考核方式。小学科学考试的重点以学生实验操作为主,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数字技术等智能化手段引入实验操作考试,提高实验考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

3.强化激励导向作用。健全科技竞赛机制,完善“校—学区—县”三级竞赛体系,常态开展飞叠杯、科技创新大赛等竞赛活动,强调人人参与。每年开展科学教师竞赛活动,组织遴选实验教学精品课程,表扬一批科学教育先进个人。将科学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纳入校长年度述职报告。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科学教育工作,细化完善措施,确保科学教育落地见效。

(二)落实经费保障。各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安排科学教育专项经费,争取社会支持、企业帮扶等,保障学校开展科学教育活动、购置科学教育器材、培训科学教育教师。

(三)营造科学氛围。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科学夏(冬)令营等活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加大对科学教育的宣传引导力度,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

(四)健全长效机制。各校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教育三年实施方案,并认真落实。县教科局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学校教育督导和综合评估内容,强化督导评估,确保收到实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