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确保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平昌县信义小学积极探索,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外活动、构建特色社团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构建起“活力校园”新生态,让学生真正爱上运动,健康成长。
科学规划,让体育课“活”起来
“以前体育课常被占用,现在每天至少一节体育课,还能自由选项目!”信义小学六年级学生何浩铭兴奋地说。本学期,学校体育课增至每周5节,从“挤时间”变为“给时间”。同时,学校还丰富了体育课程内容,推行“基础+特色”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眼保健操被严格纳入学校考核。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同学们认真找准穴位,规范按摩,老师们也会在旁监督指导,有效帮助学生缓解用眼疲劳,守护视力健康。
大课间活动更是精彩纷呈。30分钟的时间里,全校学生错时分区分年级到运动场,参与广播体操,特色韵律操、或是开展趣味跑、跳绳等。从原本零散的活动时间,转变为系统的锻炼。学校还设计“晴雨双模式”运动方案:晴天以操场为主体,雨天则在教室开展室内操、手势舞、击鼓传花等体能游戏活动。
多元活动,让运动氛围“热”起来
下午课后服务时段,校园瞬间变成了运动的海洋。学校开放了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乒乓球场等多个运动场地,学生们依据兴趣自由组队,开展激烈的比赛或趣味运动。老师们则穿梭在各个场地,为学生们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安全保障。
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还积极组建各类体育社团。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跳高、跳远、跑步等社团,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学校定期举办校内外的体育竞赛,如校运会、班级联赛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同时,体育作业也成为学生日常锻炼的一部分。学校鼓励学生在家进行跳绳、仰卧起坐等简单易行的锻炼,并通过作业记录的方式督促学生坚持锻炼。
强化监督,让体育政策“落”下去
为确保政策落实,学校建立“三级督导机制”:校级领导巡查、年级组互评、学生自主记录,并将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纳入班级考核。同时,评选“运动之星”“健康班级”,通过榜样力量带动全员参与。“现在课间没人窝在教室刷题了,操场成了最热闹的地方。”班主任李老师说。
从“被动锻炼”到“主动流汗”,信义小学通过多元举措成功破解了“时间难保障、兴趣难激发”的难题。学校负责人表示:“体育锻炼不是负担,而是成长的‘充电站’。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体教融合新路径,加强体育老师的专业培训,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奠基。”